作答人:卜洪震
烟台研究院副院长
问题:请根据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结合烟台研究院情况,谈谈您对高校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看法。
解答: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才聚集、基础研究厚实等独特优势,更要勇担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释放高校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的活力,整体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烟台研究院一直秉承“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念,不断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动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提升研究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加快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近年来,烟台研究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加强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及管理办法,支持教师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机构开展合作,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授权专利18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项30余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20余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烟台研究院牵头成立山东省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搭建多个烟台校地融合平台,发起成立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资源,为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依托学校科研社会服务优势,利用良好的合作基础,校企联手在烟台市莱山区打造“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烟台海阳市邵伯村设立“烟台研究院乡村振兴工作站”,为乡村振兴建设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选派多名优秀教师赴藏、重庆及烟台各区县,通过科技服务、支部共建、工会支持、学生实践等措施引导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完善横向课题管理办法,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与重点企业加强深度合作,组织多家烟台企业到学校与科研团队精准对接,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今后,烟台研究院将面向地方优势产业和企业需求,以服务烟台经济社会为引领,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引导高水平专家团队来烟,与企业协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等各环节,构建烟台研究院科技创新体系,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驱动创新的动力。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多年来,烟台研究院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强化爱国主义、劳动教育、诚信廉洁、学农爱农教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教学条件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创新性科研工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培养目标,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将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充分结合,3年来,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198个,聘请兼职第二导师470余人;建设观海论坛、学术下午茶等品牌活动,营造文化育人良好氛围;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大批学生参加URP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积极与山东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新型农民教育12万余人次。
今后,烟台研究院将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切实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全方面发展的高级专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学校人才聚集与引领作用,与地方协同开展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地地方,真正为当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