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心语

交流丨赵竹村: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从哪里来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举办,唤起了人们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情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拼搏、苦干,永远奋斗,这就是我们党最大的历史主动。只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就能开拓奋进新时代。那么,究竟何谓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新气象,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主动性,本来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映,人既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也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积极主动地与大自然相处。这种主动性反应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历史主动,蕴含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把握历史主动的规律。

我们党一经诞生,就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工农群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勇敢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断形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生动实践,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是因为有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党和人民才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了一个“非凡十年”。特别是,在根本立场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根本观点上,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根本方法上,我们党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我们深刻认识到,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首先来自于党对于“两个结合”规律的科学把握。“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扎根大地,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指导中国实践;另一方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深入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群众。

其次,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来自于党对于“五个必由之路”规律的科学把握。“五个必由之路”,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自觉坚持走好必由之路,沿着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团结奋斗,才能不断赢得更大的历史主动。

再次,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来自于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决不走老路、邪路,自信自立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切实焕发了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此外,奋进新时代的历史主动来自于党对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规律的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新征程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也就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就是一万年以后,人类还会有矛盾。只要存在绕不开的矛盾和问题,人们干事创业就离不开敢于斗争的精神与善于斗争的智慧。

说到底,历史主动其实就在我们手中,奋进之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们要不断增强历史主动,在奋斗中不断赢得新的未来。特别是应立足实践,不断提出和回答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课题。

一是积极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阐释与理论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要更加自觉地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需要更加自觉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培养造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阐释与建设的生力军。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二是积极主动担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深入推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全面振兴引领支撑工程。到二〇三五年,在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等。这些目标对于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出紧迫的、重大的使命任务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成就一流大学梦想。

三是积极主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实际深化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学校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作风凝聚师生干事创业,铸就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