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向榜样学习。那么榜样力量对在实现兴农强国征途中的青年可以具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解答: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在实现兴农强国征途中,榜样对青年是一个引领使命、呼唤担当的角色。过去几十年,一辈辈农大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涌现过不少吾辈楷模。
一、以榜样功绩为目标,志存高远
195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大面积流行,蔡旭先生临危受命,全身心投入到优良抗锈小麦品种的培育工作;1973年,许启凤教授开始了培育优质玉米的科技工作,经过前后18年精心培育,“农大108”终于组配成功,被《人民日报》称之为“玉米第一品种”;1983年,王树安教授带领师生来到小麦亩产仅仅300多斤河北沧州吴桥,扎根贫瘠农村,涝碱洼里夺“吨粮”;2005年,“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在吴常信院士的主持下,成为中国市场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新型蛋鸡品种,打破了国外蛋鸡对中国蛋鸡市场一直垄断的现象;2009年起,李保国教授带领师生在梨树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和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站,最终开创“梨树模式”,为越来越薄的黑土层披上“棉被”,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了张福锁院士、崔振岭教授等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实现绿色增产增效;2021年,杨宁教授参与共同培育的“沃德158”、“沃德188”同时通过审定,从“沃德168”小型白羽肉鸡开启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先河,到快大型白羽肉鸡“沃德188”和优质小型白羽肉鸡“沃德158”同时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突破了白羽肉鸡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了国际育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开启我国肉鸡产业种源自主的新时代;同年,赖锦盛教授开发的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获得专利授权,打破了我国在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
把诸多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榜样的功绩事例在用真实向青年讲述不仅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勇攀科学高峰的壮志,更当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二、以榜样精神为鼓舞,勇毅前行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而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曲周精神”是农大师生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把责任扛在肩上、科学报国的爱国精神,把接力棒抓在手中、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把担当刻在心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把力量拧在一起、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育人作为使命、扎根大地的务实精神,初心融入生命、舍己为民的奉献精神。几代农大人与河北曲周县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46年的艰苦创业中积累起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以这些榜样精神鼓舞自身,将使投身兴农强国梦想的青年更加坚定使命、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三、以成为榜样为追求,润己泽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常说榜样是一面旗帜,但对青年而言,榜样更像赛道前面的一个火炬手,照亮了过往的道路,从榜样手中接过火炬的青年将照亮自身与前行的路。从向榜样学习到成为榜样,榜样的最大作用是使一个人成为榜样的样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言,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每个时代都有楷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榜样力量在实现兴农强国征途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便是榜样的力量让青年以成为榜样为追求,润己泽人,将榜样力量代代传承,最终共同实现兴农强国目标。